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,有利于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和水平,促進糧食生產能力可持續(xù)增長。近年來,綠春縣立足42.91萬畝的耕地資源,依托黃連山特有的地理、氣候、水源等環(huán)境,積極探索示范多產融合輪作模式,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提高土地利用率,使田地畝產值破萬元,讓助農增收“落地有聲”。

近日,記者走進平河鎮(zhèn)域內耕地看到,地里面都郁郁蔥蔥地生長著大豆、花生、玉米等農作物,而玉米地里最是熱鬧,一排排玉米葉片翠綠、植株健壯,長勢良好……農戶們正在三五結伴在玉米地里面除草、加水等,一派豐收在望的繁忙景象。農戶江效明便是其中一員,據他介紹,今年農戶們種植的玉米品種屬于小花糯玉米,是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,與企業(yè)簽訂收購合同的方式進行種植,不愁銷路。同時,在種植小花糯玉米之前農戶們的地里種植的是人參果,人參果采摘完就又開始種玉米等農作物,讓農田一年下來“四季不閑”,老百姓的錢包越來越鼓。


平河鎮(zhèn)大頭村委會龍場轟特村村民 黃三妹:種植糯苞谷還是可以的,管理簡單,因為跟公司簽訂了合同,種出來的苞谷每公斤3塊錢來收購,剩下的玉米稈附近的牛場也會來收,種糯苞谷全身都值錢。

這種“糧+果”輪作模式在平河鎮(zhèn)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應,對比周邊農戶按一年一種的傳統(tǒng)方式種植農作物,均有更加明顯的增產增收,輪種后不僅不減產,反而穩(wěn)增產,“一地多收”的效果顯著,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對于耕地種植更加充滿信心。
平河鎮(zhèn)黨委副書記 楊婧:近年來,我鎮(zhèn)立足實際,統(tǒng)籌安排,搶抓農時,大力推廣“糧”+“果”種植模式,實現人參果和甜糯玉米、花生等糧食(經濟)作物輪種,讓新技術、新模式、新理念植入田間地頭,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,實現“一地多收、種改兼顧”,真正讓村民的“錢袋子”鼓起來。

據了解,今年平河鎮(zhèn)農戶種植的小花糯玉米籽種由收購企業(yè)來提供,每畝2500株到3000株種苗,成熟后符合收購標準的連殼一起最低2.5元每公斤進行回收。據初步測算,預計玉米畝產可達100公斤,預計畝產值最低可達2500元左右,實現了農戶“靠地吃飯、在家增收”新局面。

小常識
小花糯玉米的外觀呈長圓形,青白相間。主要成分是淀粉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纖維素、維生素等。其中,淀粉是主要成分,能迅速提供熱量。蛋白質含量較高,有助于肌肉發(fā)育和增強體質。同時,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和胡蘿卜素等,具有較好的滋補養(yǎng)顏功效。